2023年十月四川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部分试题及答案已更新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
1.暂缺
2.【题干】在清代南方学术常见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崇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选项】
A.戴震
B.魏源
C.顾炎武
D.俞樾
【答案】A
【分析】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点。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苞、姚鼐;浙江重史学:黄宗羲;徽州一带崇尚经术:戴震。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地区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要点】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3.【题干】北宋时期的大运河以哪儿为中心。
【选项】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开封
【答案】D
【分析】北宋以开封为中心。汴河与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共称“通漕四渠”。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古时候开发自然的文化得失
【要点】古时候借助改造自然方面的收获
4.【题干】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选项】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韩愈
D.李白
【答案】A
【分析】白居易:代表诗歌创作向传统的回归倾向。领导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的“新乐府运动”。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年代
【要点】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医生的文化振作
5.【题干】《诗·商颂·殷武》说道:“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日商是常。”这说明商朝。
【选项】
A.实行分封制维护社会秩序
B.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统治
C.以武力、德政维护民族关系
D.稳定了与周围民族的网盟关系
【答案】D
【分析】A是西周开始;B宗法制是中国古时候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规范,由父系父母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要点】夏、商、西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
6.暂缺
7.【题干】下列是明代文学的是。
【选项】
A.《水浒传》
B.《西厢记》
C.《聊斋志异》
D.《窦娥冤》
【答案】A
【分析】BD是元代,C是清代。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要点】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常识阶层的文化活动
8.【题干】察举中,重视德行的科目是。
【选项】
A.茂才
B.孝廉
C.贤良方正
D.明法
【答案】B
【分析】科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另有经明法、尤异、治剧等。孝廉:即孝子廉吏,重德行。茂才:即秀才,重才能。贤良方正:目的是广开言路,重学问。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
【要点】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9.暂缺
10.暂缺
11.暂缺
12.暂缺
13.【题干】行商招徕客户的传统代号是。
【选项】
A.市声
B.牌匾
C.旗帘
D.灯具
【答案】A
【分析】市声指行商招徕客户的传统代号。叫卖声和代叫声。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
【要点】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14.暂缺
15.【题干】以下医学名著是药物学著作的是。
【选项】
A.《素问》
B.《灵枢》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方》
【答案】C
【分析】古时候经典医学著作:以医学理论为主的《素问》和以针刺疗法为主的《灵枢》,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隋唐时孙思邈、王焘等撰写《千金方》《千金翼方》等大型方书,代表了当时临床治疗方剂进步的空前盛况。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
【要点】传统中医药学的常识系统与文化描述
16.暂缺
17.暂缺
18.暂缺
19.暂缺
20.暂缺
21.【题干】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选项】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答案】A
【分析】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作“王道之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将来便成为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维护封建统治的最有力武器,束缚人性的最大枷锁。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要点】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
22.【题干】“因地制宜”思想的最早实践者是。
【选项】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愈
【答案】A
【分析】最早实践者:孔子。注意察看和知道学生,依据学生具体状况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专长,弥补学生的不足。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要点】中国古时候教育的教学思想
23.【题干】《诗经》按内容分为三类,是指宗庙之音,用于祭祀场所。
【选项】
A.风
B.雅
C.颂
D.***
【答案】C
【分析】春秋时期编成,现存305篇,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大约五百多年。分风、雅、颂三部分。其是依据不一样的音乐风格。体现诗、乐、舞三位一体。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
【要点】中国古时候艺术的主要门类
24.暂缺
25.暂缺
26.暂缺
27.暂缺
28.暂缺
29.暂缺
30.暂缺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题干】下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选项】
A.大足石刻
B.庐山
C.元上都遗址
D.明清皇家陵寝
E.苏州古典园林
【答案】ABCDE
【分析】国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和孔林及孔店、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苏州古典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古村落、福建土楼、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元上都遗址、红河哈尼梯田、中国大运河、丝绸的道路等。
【考试知识点】绪论
【要点】文化的历史进步与文化传统
32.【题干】东北平原东西两侧山脉包含。
【选项】
A.太行山脉
B.吕梁山脉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脉
E.横断山脉
【答案】CD
【分析】东边长白山,西边大西安岭。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文化赖以存活的地理条件
【要点】地理与人群分布
33.【题干】汉武帝时解除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的战役有。
【选项】
A.河南战役
B.河西之战
C.漠北之战
D.漠南之战
E.阴山之战
【答案】ABCD
【分析】汉武帝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战役,河西战役,及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阴山之战是唐与突厥的战争中一次重点性的战役。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
【要点】边疆的发展与文明的同步进步
34.【题干】以下为春天节气的是。
【选项】
A.雨水
B.白露
C.惊蛰
D.小暑
E.霜降
【答案】AC
【分析】D是夏天,BE是秋天。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
【要点】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的进步
35.【题干】以下为唐代画家的是。
【选项】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萱
D.周昉
E.张择端
【答案】ABCD
【分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阎立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等。E是北宋时期。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
【要点】中国古时候艺术的主要门类
3、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题干】文化现象
答:人类文化进步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况和联系。现象具备个别、具体、可直接察看和经验性等特征。如:察看捕鱼;察看舞蹈;月晕与风一块出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考试知识点】绪论
【要点】文化的界定
37.【题干】烹饪
【答案】烹饪,也称熟食制作,包含烧、烤、蒸、煮技艺。它能把在自然状况下大家不可以食用的材料加工成食品,提升了大家借助生态环境的比率和存活能力。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
【要点】传统平时生活的结构与分类
38.【题干】字谜
【答案】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国内有悠久的历史,其特征是借助离合字形的方法来作字谜的谜面。
【考试知识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借助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事象
【要点】借助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事象
39.【题干】君主专制规范
【答案】君主专制规范是指以古时候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规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考试知识点】传统中国的规范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规范
【要点】宗法制与君主专制规范
40.【题干】圣贤
【答案】儒家的理想人格就是圣贤。圣贤包含两个层次的人格需要,那就是圣和贤。圣指圣王,主如果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的;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普通的士医生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的。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要点】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4、简答卷: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题干】简述古时候借助改造自然方面收获。
【答案】土地的开垦。国内历朝历代,都极看重土地的垦殖和深度借助。汉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升了亩产量。
水利的兴修。水利的兴修,不只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这在北方特别具备要紧意义。
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等,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时期,交流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了兴盛。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古时候开发借助自然的文化得失
【要点】古时候借助改造自然方面的收获
42.【题干】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
【答案】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
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些中国文化注入了很多新的精神原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块一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步脉络——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
【要点】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43.【题干】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装文化标志。
【答案】①环境标志,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装有差异;
②性别标志,服装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③体型标志,人体高矮胖瘦不同,对服装的需要也不同;
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家,服饰的样式、颜色等有所不同。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平时生活文化
【要点】传统平时生活的结构与分类
44.【题干】简述中国传统诞生礼的内容。
【答案】诞生礼是生活四次重大仪礼之一,是生活第一礼。在诞生礼上给婴幼儿挂上银圈玉锁之类的饰物,表示把婴幼儿魂魄锁在体内,从此长命无恙。
诞生礼包含诞生前的求子仪式和未来的养育仪式,养育仪式包含催生仪式、诞生庆贺仪式、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
【考试知识点】传统中国的规范文化——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
【要点】传统社会礼俗规约的层位表现
45.【题干】简述地神祭祀类型。
【答案】大地祭祀:夏至日祭地于方丘,方丘祭祀是国家祭地的正礼。
社稷祭祀:原本是土谷祭祀。
山川祭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亲自前往山川所在地祭祀,称为“就祭”;二是在京城南郊设名山大川五岳四渎祭坛,远望山川而祭,名为“望祭”。
【考试知识点】传统中国的规范文化——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
【要点】传统社会礼俗规约的层位表现
46.【题干】简述科举制特征。
【答案】科举制的特征:
①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②考试按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③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准,声名德望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考试知识点】传统中国的规范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规范
【要点】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桎梏
5、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题干】试述对真诚有信的理解。
【答案】诚信是中华民族所极力推崇的美好品德之一。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用途于人的内心的道德规范,需要大家可以守旧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我们的心声,丝毫不加任何的掩饰,真的做到表里如一。
真是道家表示自然本体的要紧范畴,特指那种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本真。人的精诚进步到极致,就能达到本真的状况。本真存于内心,神态显露于外,这种内与外的高度统一,是最为可贵的。
与诚密切有关的是“信”。“信”也有真实的意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信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一是信赖。两者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只有自己讲信用,其他人才会信赖你。
信源自诚,诚是信的基础。孔子很看重信有哪些用途,并把它与仁、义相提并论。孔子把信当作要紧的交友原则,孔子还把信当作治国理民必须具备的条件,经过儒家及其他各家的反复倡导,真诚有信这种道德规范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所常见尊崇的美德。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要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8.【题干】试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影响。
【答案】中国的器物、科技、制造、作物、创造、创造等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举例:
早在商代,中国人就以高超的制陶和铸钢技术对西伯利亚的卡拉克苏文化产生了影响。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交流中西交通,中国丝绸,漆器和铁器的外销,冶铁和穿井技术的西传。
唐代是中外文化的主流的又一兴盛的时期,中国的陶瓷,炼丹术和近代脂学传入阿拉伯和西欧,很大地密切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宋元时期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最大事件莫过于纸和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罗盘,火药等四大创造的西传。
【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
【要点】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