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自学考试《美学》甄选试题及参考答案(5)
5.1.游戏说
5.2.集体无意识说
5.3.模仿说
5.4.表现说
5.5.有意味的形式说
5.6.符号说
5.7.载道说
5.8.娱乐说
5.9.意象世界层
5.10.兴象
5.11.喻象
5.12.意象的物态化
5.13.艺术的审美功能
参考答案
5.1.游戏说第一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进步加以健全的。游戏说的主张者觉得,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进步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备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其次,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去所有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席勒更觉得,游戏是消除人性分裂的一种特有些理想活动。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不同:游戏给予大家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大家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大家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可以以其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给大家以审美快感以外的生活启迪。
5.2.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觉得“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备人类常见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来自于集体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不是以某个人为代表的,而是体目前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其合理之处在于,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集体无意识”只不过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并没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依据;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质的。
5.3.模仿说是古希腊时界定艺术的常见看法。柏拉图觉得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的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虚假的、虚幻的。亚里士多德则一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也一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后来艺术家还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原则。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模仿说的最高进步阶段。模仿说的合理在于,一直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块,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法,因而把握到了艺术产生的根源。其根本缺点在于,一方面它把艺术本质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论范围,而忽略了艺术自己的审美特质;其次它忽略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方位揭示艺术的本质。
5.4.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需要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可划入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仅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质,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有什么区别,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依旧是片面的。
5.5.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觉得,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法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些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与教化有哪些用途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贝尔觉得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起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所有现实的联系完全切断,完全脱离了人类的具体实践,脱离社会的历史进步,脱离人类本身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5.6.符号说由当代美国哲学家苏珊o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备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该表现一种人类的常见情感或情感定义,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朗格的符号说,综合了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理论上达到了最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因为将人的社会、历史本质减少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动”所以仍不可以正确的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5.7.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则加以健全。他觉得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缘情。柳宗元亦觉得,文章因道而贵,文章家因道而尊。将文置于道的约束之下,先道而后文,批判矫情为文的风气,在当时有其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用途,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显然不符合艺术的进步规律。
5.8.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是借用于创造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达成自己虽向往但在日常却不可以达成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同样,“娱人”也非常重要,所有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人的特质和功能。
5.9.意象世界层指打造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非现实的、展示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lO.兴象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同意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这个定义原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它的最主要的特征一是要“天然”,二是要“隐蔽”。
5.11.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依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肯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法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5.1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肯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备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步伐、旋律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是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备物象的形态,但还不是物质实存,还需物化后才能完成。
5.13.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着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惊力来使同意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升艺术素养,改变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线,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