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学考试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七)
1、所得税会计的定义:
一般说来,所得税会计是指研究处置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办法。
●所谓会计收益,是指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税前会计收益;
●应税收益,则是指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
2、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进步
概括起来,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进步大致历程了3个主要进步阶段。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一同进步时期。
●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离别时期(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1).目的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在所计算的企业收益中超越税法扣减本钱、成本范围规定的支出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某一时期收入支出相抵后的价值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2).计量所得的规范不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的达成时间和成本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根据收付达成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对某些根据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使用权责发生制,不管当期是不是客观达成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3).核算依据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
●所得税会计兴起和进步时期。
3、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内容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内容是在计算应缴所得税时,确定企业的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问题。税前会计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间因为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可以在将来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故被叫做“永久性差异”
分类:
1.企业确觉得当期会计收益,但按税法规定不作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产生的差异。(企业购买国库券利息收入、企业从国内其他公司分会的已税收益)
2.按税法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不确觉得当期收益。(企业把自己商品用于投资和非应税项目,税法规定该商品本钱与价格之间的差额计入应税所得)
3、按合计准则核算确认的成本和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而产生的差异(扣除范围不同:违法经营罚款、没收财物损失、税收滞纳金、罚款、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和赞助、扣除标准不同:利息、薪资性支出、三项经费、公益救济性捐赠、业务招待费)
●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收益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的口径一致,但因为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将来,虽应按税法规定在当期调整,使之符合计税所得计算的需要,但可以在将来一期或若干期内转间,最后使得整个纳税期间税前会计收益和纳税所得相互一致。
(1).本期税前会计收益大于应税所得
(2).本期税前会计收益小于应税所得
4、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办法
1、当期计列法也称应对税款法,是将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本期作为应对项目处置,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将来各期。
2、跨期所得税分摊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导致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分别确觉得负债或资产,递延和分配到将来各期,确觉得各期的所得税成本。有两种办法:部分分摊法和全方位分摊法。
(1)、部分分摊法,是指对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即本期发生,将来不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才作跨期分摊。
(1)、全方位分摊法,是指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置时,对所有些时间性差异都作跨期所得税分摊,都应确认对将来所得税的影响。
5、应对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递延法主要不同:
①二者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置不同。使用应对税款法时,不确认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将来所得税的影响数额,而根据依税法调整后的应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成本;在使用上述纳税影响会计法时,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将来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并作为本期所得税成本的组成部分。
②二者核算的基础不同。使用应对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递延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置办法虽然一致,马上永久性差异确觉得本期所得税成本或抵减本期所得税成本,但,两者的核算基础不同:应对税款法是在收付达成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会计处置,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会计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