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自学考试农业统计学00134复习提纲(3)
第三节土地面积统计
1、农业土地资源统计
(一)土地统计的意义
特征:第一,土地数目的有限性
第二,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土地水平可以不断提升。
(二)土地总面积与土地分类
土地总面积是指全国或某区域、某村、或某农业生产单位的全部土地面积。包含土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面积。
依据研究任务不同,土地总面积的主要分组如下
1.按土地占有和土地用的经济种类分组
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 通用地;旱地与水浇地。
2.耕地面积变动平衡表
耕地的数目和水平是常常变动的,其变动是什么原因:一方面因为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等缘由而增加耕地面积;其次因为基建占地、农民建房占地、改林改牧改渔、因灾废弃等缘由而降低耕地面积。
(四)农田水利统计
1.水利设施状况统 2.农田水利设施的成效指标3.农田水利化程度
2、农业土地借助统计
(一)土地资源开发程度指标
1. 国土开发系数 2.农业开发指数 3.垦殖指数(亦称垦殖率) 4.森林覆盖率 5.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借助程度
(二)农业用地借助程度
1.复种指数
是指耕地在一年内平均种植的次数。具体内容及计算在下一章农业生产统计中讲述.
2.草原载畜量
(三)耕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所谓集约经营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的活劳动和生产资料,使用一流的科技以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
1.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固定资产总值。
2.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生产成本。
3.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数目。
4.单位耕地面积的用工量.
第四节农业资产统计
1、 流动资产统计
(一)流动资产数目和构成统计
1.流动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越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特征:流动性大、周转期限短、不断改变其实物形态,且其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转移或者达成。
2.流动资产数目和构成统计
流动资产数目指标有两种:
一是时点指标,它反映某一时点全部流动资产总额;
二是平均指标,它反映某一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包含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流动资产报酬率
指肯定时期内净收益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借助综合经济效益。
2、农业固定资产
(一)农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和数目指标
1.农业固定资产的定义
农业固定资产是指农业生产中可供长期用,并在用过程中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方法和其他物质资料,如农业机械设施、运输工具、役畜、房子、建筑物等.拥有两个条件:
固定资产净值(亦称保存原始价值)
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提留的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
3.农业固定资产评估
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
(2)固定资产保存重置价值
(二)农业固定资产构成
1.按经济作用与功效分组
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部门和生产作用与功效分组
按部门分为农、林、牧、渔业用固定资产
3.按所有制分组
国有、集体所有、与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和其他所有等。
(三)农业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1.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渐渐磨损而转移到商品本钱成本中的那部分价值。
(1)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2.固定资产磨损指标
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折旧率
根据行驶里程汁算折旧
(2)根据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3.固定资产增长指标
固定资产增长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 — 期初固定资产原值
或=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 报告期折除固定资产原值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