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00467试题及答案
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本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需要按考试试题顺序在答卷卡指定地方上作簀,着在试题上无效。
3.涂写部分、西團部分需要用2B铅笔,书写部分需要用黑色字速签字笔。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
1.20世纪初博比特和查特斯等人的课程理论被叫做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精细化课程开发理论
C.高效化课程开发理论
D.实践化课程开发理论
2.被誉为是“现代课程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麦克尼尔
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包含学术性、结构性和
A.有关性
B.融合性
C.广城性
D.专门性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主张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拉特克
D.夺美纽斯
5.旨在说明把所有事物教给所有人类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教学论稿》
B.《普通教育学》C. 《学记》
D.《大教学论》
6.卢梭觉得发现教学的基本原因是兴趣和
A.办法
B.活动
C.实践
D.理论
7.杜威反对教学中背诵和堆积常识,而主张
A.深思教学
B.问题解决教学
C.示范教学
D.实验教学
8.泰勒觉得有效组织学习心得的规范有“连续性”“整理性”和
A. 序列性”
B.实践性
C.“重合性”
D.复杂性
9.奥苏伯尔觉得学生的收获动机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其初中生渴望认知、理解和学会,与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是
A.自我提升驱力
B.附属驱力
C.认知驱力
D.收获驱力
10.以下关于秦勒原理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的
B.“纸笔测验”是评价的同义语
C.任何办法,只须能获得学校教育目的所需要的行为的有效证据,就是适合的评价办法
D.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不过达到目的的方法
11.以下教学设计模式中,是人格进步取向的是
A.范例教学设计模式
B.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进步性教学设计模式
12.在范例教学模式中,”范例”应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即基本性、范例性和
A.社会性
B.合理性
C.科学性
D.基础性
1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
B.学习的层级理论
C.教学认识论
D.近期进步区理论
14.自我达成的人格“自律的伦理性格”“探兖精神的进步”等,在教育目的体系中是
A.进步目的
B.教育口标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的
15.布卢姆觉得完整的“教育目的分类学”应包含“情感领城“动作技能领城”和
A.哲学领城”
B.“科技进步领城”
C“社会领城”
D.“认知领城”
16.一同解决问题型教学办法包含两种基本形志,即“课堂讨论“和
A.教学对话
B.自由辩论
C“教师引导”
D.自主探究
17.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办法是
A.星示
B.讲述
C展示
D.示范
18.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点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指的是课程垂直组织的
A.整理性
B.顺序性
C连续性
D.过程性
19.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的“七艺”,即“文法、修醉、逻辑、算术、几L何、天文、音乐”,是
A.活动课程
B.融合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20.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可以活盖整个常识领城的课程整体,这种课程种类是
A.融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广城课程
D.有关课程
21.以下关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性质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
B.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正式
C.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有计划性
D.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有价值
22.以下关于螺旋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现在在国内课程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螺旋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是比直线式课程更高级的课程组织
C.螺旋式课程比直线式课程更难组织
D.螺旋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具备互补性
23.下列不是班级讲课制基本特点的是
A.学生分配于固定班级
B.规定课时内进行教学
C.学生自定步调拓展学习
D.分科拓展教学
24.觉得课程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以外用他们觉得是最好的办法为教师的推行而创造的,持此种看法的是课程推行中的
A.忠实取向
B.合作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创生取向
25.以下不是创生取向视线中教学设计特点的是
A.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B.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C.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D.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26.下列不是形成性评价特征的是
A.过程性
B.交互性
C.灵活性
D.探索性
27.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推行还在进步或健全过程中时所使用的评价
B.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推行完成之后所实行的评价
C.总结性评价是对课程计划的效果作出整体的判断
D.总结性评价相对于形成性评价更有效
28.觉得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面形成的心理建构,此类评价是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9.儿童的“实质进步水平”与“潜在进步水平之间的地区,被叫做
A.近期进步区
B.辅助进步区
C.进步适应区
D.高级进步区
30.以下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建构
B.教学过程是常识的传递过程
C.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
D.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
2、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课程的三种典型酒义。
32.简述“教育目的分类学”的典型特点。
33.简述教学办法的本质。
34.筒述学科课程的优势。
35.简述综合课程的三类型型。
3、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请结合实质,尝试剖析教学过程的本质。
37.有人断言“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将引起教学领城的革命”,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4、材料剖析题:本大题16分。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该种课程是一种非传统的课程,是学校设置的课表课程以外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常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施以的各方面影响。譬如,学校可以在校因内设置书报长廊,向学生介鲳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在教室内设立“阅读栏、赏析栏”将学生我们的随笔、习作进行展示;在楼道内悬挂著名学者的照片和名言警句,让学生在每次不经意抬头时都可遭到鞭策和勉励。
材料体现的是哪一种课程种类?
概述这种课程种类的基本特点。
开发此类课程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参考答案
1-8:A/B/D/C/D/A/B/A
9-20:C/B/C/D/A/C/D/A/B/C/D/C/
21-30:D/A/C/A/D/B/D/D/A/B
31:
把课程作为学科。
把课程作为目的或计划。
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
32:教育目的具备层级结构。
教育目的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教育目的超越了学科内容。
33:教学办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达成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教学办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34:能够帮助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常识。
能够帮助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升教学效率。
35:(1)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3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途径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以课堂为主途径展开。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认识的特殊性 表目前学生认知的特殊性和教师认识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只学会常识、进步能力,而且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依据联系实质状况,酌情给0-3分。
37: “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与信息的联系。它运用于教学范围将会引起深刻的变革。
教学成为“互联网化交往”,教学有望达成全球化、互联网化的交往。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办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班级讲课制及相应的讲授教学法已不适应互联网化教学的需要,需要新的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办法。
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可以达成课程资源的全球范围共享。
(5)“ 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过分运用“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和不利原因。
38:隐性课程。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备弥散性和常见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具备持久性。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会是消极的。第四,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会是非学术性的。
第一,课程开发者与推行者要增强检讨意识。第二,课程开发者与推行者要基于对学生的理解而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第三,课程开发与推行者要明确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与设计。第四,课程开发者与推行者要有选择地借助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范围的砥究成就,以提高自己对课程话语的理解。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