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湖北自学考试2020年8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活态度回答了人的什么
A.人应当怎么样活着?
B.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C.生活的价值是什么
D.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B生活态度回答了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2.“目前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以后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这句话说明生活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存活和进步
B.个人心理中的心态好
C.个人物质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D.人为别人和社会所有些意义
【答案】D
3.人际交往中,因为性格历程,文化修养等差异,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人与人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不在非原则的问题斤斤计较。这是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
A诚信原则的需要
B.宽容原则的需要
C.平等原则的需要
D.互助原则的需要
【答案】B。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4.理想信念有理想和信念两个定义结合而成的包括理想和信念的意思,其中理想是指
A.大家在日常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大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将来的向往和追求
C.大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生活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况
D.大家在肯定认识基础上的确立对某种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答案】B。理想是大家在实践中形成的、有达成可能性的、对将来社会和自己进步目的的向往与追求,是大家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的上的集中体现。
5.大家的理想信念存在于大家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精神理论。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禁止的精神状况,而是一种包括的行动态度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的行动的转变过程这体现的理想信念具备
A.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B.年代性与阶级性的特点
C.多样性和一同性的特点
D.虚幻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答案】A。理想信念的基本特征:理想信念具备思想性与实践性;具备年代性和阶级性;具备多样性与一同性。其中理想信念具备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征的理解是大家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况,而是一种包括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6.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有一同理想才有一同步调。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全体的一同理想是
A.民族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民主社会主义
D.中国特点社会主义
【答案】D。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是大家的一同理想。
7.现实是彼岸,理想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息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就证明
A.理想可以自发达成
B.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C.理想终归是一种虚幻的现象
D.只有在实践中的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答案】B。理想是大家在实践中形成的、有达成可能性的、对将来社会和自己进步目的的向往与追求,是大家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的上的集中体现。
8.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在不一样的年代和文化关系下有着不一样的需要。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年代,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
A.热爱祖国山河
B.热爱骨肉同胞
C.热爱中华传统出色文化
D.热爱我们的国家
答案:B.热爱我们的骨肉同胞是爱国的集中表现。
9.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进步中,爱国主义一直是激昂的主旋律是勉励中华全体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D。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心系民生苦乐,推进历史进步。
10.不一样的年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不一样的年代需要,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
A.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B.一个人应付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C.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D.把中国纳入西方的进步模式和道路
【答案】C。爱国主义的年代需要: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4.需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5.弘扬民族精神和年代精神
11.年代精神反映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着年代进步的时尚,体现着社会主旋律和年代最强音。当代中国,任何一个具备爱国情感的人都要大力弘扬的年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
B.艰苦朴素
C.无私奉献
D.谦虚小心
【答案】A改革革新是年代需要
1.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
2.是国际角逐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是国内取得将来的势必需要。
12.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进步了道德。下列关于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起来自于“天”的意志和“神”的启示
B.道德是动物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C.道德起来自于人先天具备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进步和大家的社会实践中
【答案】D.马克思主义觉得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进步和大家的社会实践中。劳动是道德起源的最重要首要条件。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13.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主张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通过说服劝阻示范等方法起用途。这说明道德调节大家社会行为具备
A.专业性的特征
B.随便性的特征
C.非强制性的特征
D.不稳定性的特征
【答案】C。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倡导“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
14.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惜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B.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C.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D.互联网道德的主要内容
【答案】B。社会公德的内容:
文明礼貌。
乐于助人。
爱惜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15.立足职业收获事业是达成生活价值的基本渠道,职业和事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在于
A.职业和事业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
B.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C.职业和事业都是大家为崇高理想所从事的工作
D.从事职业上的事业的人,都在肯定范围内有着较高的社会荣誉。
【答案】A。职业与事业的联系: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职业是事业的基础,立足职业来收获事业。
16.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家庭日常也有相应的道德需要。是家庭美德主要内容的是
A.办事公道
B.尊老爱幼
C.爱岗敬业
D.服务人民。
【答案】B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17.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进步。其中,随着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譬如助人行善后产生的愉悦感、见难不助后产生的惭愧感,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规范
【答案】A。D选项不是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道德情感是随着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大家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道德信念是大家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转变成的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题干中强调的是随着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故选择A选项道德情感。
18.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日常有哪些用途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些尊严和生命,维护法律权威每个公民都应做到的是
A.遵守法律
B.拟定法律
C.只实行法律
D.适使用方法律
【答案】A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需要信奉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19.在国内,法律一词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
A.国务院拟定的规范性文件
B.地方各级权力机关拟定的规范性文件
C.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拟定的规范性文件
D.人大及常委会拟定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D法的定义广义:指法律的整体,包含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仅指人大及其常委会拟定的法律。
20.一个国家的法律,依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或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一样的类别。这类类别称为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的渊源
【答案】B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一样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所谓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依据肯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相同种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1.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依监督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下列是国家监督的是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互联网舆论监督
D.中共的监督
【答案】B国家监督也称国家机关的监督,依国家机关的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22.国内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是国内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依法纳税
B.宗教信仰自由
C.维护祖国安全
D.守旧国家秘密
【答案】B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2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下列选项中是民事责任承担方法的是
A.吊销执照
B.免职降职
C.停产停业
D.赔礼道歉
【答案】D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4.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是社会法的是
A.《就业促进法》
B.国有企业法
C.反不正当角逐法
D.买家权益法
【答案】A.社会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如果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目的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保障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
25.下列选项什么是仲裁纠纷
A.婚姻纠纷
B.继承纠纷
C.抚养纠纷
D.合同纠纷
【答案】D.依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婚姻、收留、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置的行政争议不属仲裁范围。
2、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7.简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答案】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步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8.简述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办法。
【答案】个人道德修养的办法有三种分别是:第一,好好学习,提升道德认识。第二,勤于实践,加大道德行为练习。第三,严格需要,健全道德品质。
29.简述法律规范的类型。
【答案】法律规范的类型:
1.授权性是指为大家设定权利。
2.义务性是指为大家设概念务,包含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复合性是指授权性和义务性规范重合的法律规范。授与大家权利也设概念务。复合性规范大多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范。
30.简述宪法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国内,国家权力统一由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论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的。
【答案】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达成以下五个目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第一是有法可依。高效的推行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健全的党内法规体系。
3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答案】1.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2.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伴随历史的进步而进步变化的。
33.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答案】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包括了: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势必需要。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势必需要。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诚信。包括:
1.诚实诚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进步的基石。
3.诚实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需要的同学请购买正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