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2年十月天津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分析
3、简答卷: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6.【题干】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
【答案】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
(1)认知改组;
(2)理顺关系;
(3)情绪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考试知识点】管理与心理的关系
37. 【题干】简述性格的定义及特征。
【答案】1、定义:
人的性格特点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法中体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成人性心理特点。
2、特征:
1、态度倾向性。
2、社会制约性。
3、稳定性。
4、可塑性。
【考试知识点】性格概述
38. 【题干】常识型职员的需要特征。
【答案】(1)常识型职员一般具备较高的需要层次,比一般职员更重视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和革新精神,更重视我们的尊严和自我达成的价值。
(2)他们非常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沉迷具备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充分展示个人才智,达成自我价值。
【考试知识点】需要与勉励
39. 【题干】组织承诺及其主要维度。
【答案】(1)组织承诺是职员对组织与组织目的的认可,与职员对义务与责任自觉承担的程度。
(2)主要维度: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感情承诺。
【考试知识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忠诚管理
40. 【题干】CIS 设计导入的步骤。
【答案】(1)提出 CIS 计划。
(2)调查与剖析。
(3)确定企业理念。
(4)行为与视觉设计。
(5)发布 CIS。
(6)CIS 推行。
【考试知识点】CI 策略
4、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题干】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理论的评价。
【答案】1.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等,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其管理手段中: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是人际关系协调职能;管理手段是集体奖励方法;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交流的领导体制。
2.评价:
(1)从经济人到社会人是管理思想与办法的进步,但不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实质。
(2)国内的群众路线的民主管理办法与社会人假设的参与管理有相似之处。
(3)社会人假设过于否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用途。
(4)过于偏重非正式团体与组织有哪些用途,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势。
(5)对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有参考与启示用途。
【考试知识点】对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评价
42. 【题干】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的设计办法。
【答案】1.工作设计的内容:
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结果和工作结果的反馈。
2.设计办法:
(1)针对工作内容进行设计的办法:
①工作职务轮换是将职员按期地从一种工作职位轮换到另一种工作职位,以使职员对不一样的工作有更多的认知,并改变职员长期从事一种单一工作的枯燥乏味的感觉,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②工作扩大即广大职员的工作范围或范围,增加工作的内容,以改变职员对常规性的、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感到枯燥乏味的情况,以改变工作和生活水平。
③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增大职员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乃至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以获得收获感、责任感和得到认同的满足感。
(2)工作时间设计的办法:
①弹性时间制——给予职员在上下班时间上肯定的自由处置权。
②压缩周工作时间——最容易见到的形式是:“4/40”,即每周工作 4 天,一天工作 10 小时。职员每周的
工作时间仍然维持在 40 个小时,但每周的工作天数却由 5 天缩短为 4 天。
③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每周工作日降低到 4 天,天天仍维持 8 小时工作时间,即实行 32 小时工作制。
④工作推荐——对于一些任务繁重的工作和不可以坚持全日制上班的特殊职员,可以使用工作推荐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
⑤电子办公也被称之为“在家办公”。
【考试知识点】工作设计
5、案例剖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 分。
43. 案例: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人;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点,后讲述他的内倾特点;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点,后讲述他的外倾特点。然后,让这四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组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一直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常见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常见把陌生人想象为内倾 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组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一样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点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点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点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http://www.zikaotj.com/
依据上述案例回答:
(1)【题干】该实验所揭示的心理效应。
【答案】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首因效应的存 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最早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它与第一印象有哪些用途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备强烈的影响。
【考试知识点】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原因与效应
(2)【题干】结合实质对这种效应进行评述。
【答案】该实验不只证明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用途的不同条件。通常来讲,在感知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着更大有哪些用途;而在感知熟知的人时,假如在熟知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有哪些用途。
【考试知识点】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原因与效应
本文由天津自学考试网依据考生回忆整理,考生备考请购买正版资料,知道更多天津自学考试消息可以添加指导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