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06128复习提纲(6)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商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办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含: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置、净出口〔GDP=C+I+G+〔X-M〕〕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生产要点收入〔包含薪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收益〕、非生产要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薪资+利息+租金+收益+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非生产要点包含: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国内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含: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后商品来计量的
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
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C+S+T
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买家〔居民〕、政府部门
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一直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三是,凯恩斯觉得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伴随收入的上升而降低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
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响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投资乘数,即指在肯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致使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