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
1.心理健康的内部协调可以简单理解为
A.现实原则
B.道德原则
C.快乐原则
D.理想原则
2.以下不是Counseling在国内翻译的是
A.心理治疗
B.心理健康咨询
C.心理咨商
D.心理辅导.
3.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内涵是
A.具备一种积极进步的心理状况
B.没精神障碍
C.人格完整统一
D.人际关系和谐
4.以下不是维持心理卫生原则的是
A.自我意识好
B.社会功能好
C.个性品质好
D.人际关系好.
5.以下不是个体心理辅导常用技术的是
A.角色饰演
B.沉默
C.面质
D.分析
6.团体领导者需要在每次活动的最后进行总结,一般留出的时间是
A.5分钟左右
B.10 分钟左右
C. 15分钟左右
D.20分钟左右
7.“草木皆兵”体现了刺激的
A.分化
B.强化
C.弱化
D.泛化
8.“有哪些证据表明我的信念和自言自语是正确的呢?”这句话是
A.逻辑化的辩论
B.好用的辩论
C.以事实为依据的辩论
D.替代的理性的辩论
9.“渐渐产生一种惶惑的感觉,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我们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抽离,重新转向主观世界”,这种感觉一般发生在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0.给儿童提供保护与安全,帮助儿童获得技能和常识的一般是
A.朋友关系
B.同学关系
C.垂直关系
D.水平关系
11.“将心理辅导工作者的注意力放在了针对所有年龄段的个体关于进步的筹备程度问题上,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这一定义指的是
A.生涯适应性
B.生涯筹备性
C.职业适应性
D.职业筹备性
12.“打造个生活活方法,确立生活理想目的,掌握和人交往与角逐”,这种进步任务是生涯进步阶段的
A.成长期
B.探索期
C.打造期
D.保持期
13.学生将学业收获归因于教师偏见,这是
A.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B.不稳定可控的归因
C.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D.稳定可控的归因
14.以下不是认知方案的是
A.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
D.计划
15.青春期是个体成长发育的
A.第一个高峰期
B.第二个高峰期
C.第三个高峰期
D.第四个高峰期
16.“成人性心理是关于性问题的心理活动,是主体有关成人两性生理、异性对象与男女关系的反映。”这一定义就研究取向来讲是
A.两性取向
B.社会取向
C.整理取向
D.个体取向
17.“个体将身体、情感和认知的能量投入工作角色所呈现出的共性。”指的是
A.工作精力
B.工作卷入
C.工作投入
D.工作活力
18. 以下不是心身问题的是
A.偏头痛
B.情感衰竭.
C.心绞痛
D.消化性溃疡
19.认知情景模型理论中的“判断冲突是什么原因、责任归属、自我应付效能,并决定怎么样应付”,是
A.初级评估
B.次评估
C.再评估
D.预评估
20.依恋理论觉得,系统内的行为模式是一种
A.循环关系
B.直线关系
C.因果关系
D.曲线关系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依据心理辅导对象的数目和性质,可把心理辅导分为
A.个体心理治疗
B.团体心理治疗
C.家庭系统辅导
D.互联网心理辅导
E.危机千预辅导
22.在罗杰斯看来,个体自我定义的进步主要包含
A.自我认定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评价
E.自我理想
23.埃里克森觉得,生活各阶段形成的品质包含
A.期望
B.意志
C.目的
D.能力
E.忠诚
24.下列是霍兰德职业兴趣人格种类的有
A.现实型
B.研究型
C.创造型
D.艺术型
E.社会型
25.与“复原力”同义的词包含
A.恢复力
B.心理韧性
C.压弹
D.抗逆力
E.心理弹性
3、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心理辅导的模式。
27.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的。
28.简述资源管理方案的种类。
29.简述提高学习成效的方案。
30.简述性安全的辅导内容。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1. 试述在以人为中心辅导中怎么样做到真诚一致地交流。
32.试述悦纳自我并举例说明怎么样帮助学生悦纳自我。
5、实质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5 分。
33.2016年12月 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局等22个部门一同印发了《关于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建议》。这是国内首个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建议。
请你谈谈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有什么?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A3.A4.C5.A
6.B7.D8.C9.B10.C
11.A12.B13.D14.D15.B
16.C17.C18.B19.B20.A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22.ADE23.ABCDE24.ABDE25.BCDE
3、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现在,心理辅导的模式主要有医学治疗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和社会干扰模式。医学治疗模式重在帮助有精神障碍的个体进行治疗和恢复;咨询辅导模式重在预防、分析和处置较常见存在的心理疾病;社会干扰模式重在对个体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疾病进行教育、预防和进步。依据心理辅导对象的数目和性质,可把心理辅导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辅导和打造广泛的心理辅导互联网。
27.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学校有意识的帮忙,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具备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基本目的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探寻自己个性进步中的优势与不足。主要包含认识和知道我们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个性特点及其进步潜能;认识知道自我的责任感和义务、自己与别人及环境的关系等。
针对自己人格进步的特征明确自我进步的方向,确立合适我们的抱负水平及追求可能达成的理想,获得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与个性进步的和谐统一。
健全自我、进步自我,最后达到自我达成并体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终极目的。
28.
资源管理方案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方案。
时间管理方案。
努力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方案。
求助管理方案。
29.
对于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案:
转变错误定义。
促进常识迁移。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培养。
30.
性安全的辅导: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判断自己是不是遭到性骚扰或性侵害。
坚决拒绝性骚扰和性侵害。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1.
以人为中心的辅导常见的辅导办法包含:
共情。
真诚一致。指辅导者表里如一,行|致,不造作,不不真实。坦诚、表里如一,不只会从根本上改变治疗关系,而且会起到治疗有哪些用途。
在治疗中要想做到真诚一致地交流,就需要注意下述五项:
从角色中解放出来:辅导者无论是在日常或是在治疗关系中都是真诚的,不必隐藏在自己专业角色之后。
自发性交流: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言语交流与行为应是自然的,不应受某些规则和技术的限制。而这种自然的言语表达和行为表现是打造在辅导者的自信心基础之上的。
非防御的态度辅导者应努力理解被辅导者的消极体验,帮助他们深化对自我的探索,而不是忙于抵御这类消极的体验对我们的影响。
一致性:辅导者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2.
悦纳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定义。悦纳自我就是可以欣然同意自己日常的各种情况,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同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的人格倾向。因此,在进行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采取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帮助他们悦纳自我,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达成: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赖。关于期望和信赖的积极暗示用途,罗森塔尔效应给出了最好的佐证。
尊重并理解学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爸爸妈妈及教师都应付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关心,不可随便对其行为进行主观臆断或试图强行改变,应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上打造起来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及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尊。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社会比较。社会比较不止是个体认识自我的要紧渠道,也是获得自尊感的有效方法。在进行社会比较时,要引导个体挖掘社会比较的积极功能,淡化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比较,发现天天都在进步的自己,从而获得自尊自信。
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如果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是指充分认识人的积极原因,并加以一定与赞赏。通过赏识教育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感。
5、实质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5 分。
33.
心理健康的社会原因: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原因就是家庭,它是影响个性形成的刚开始根源。
爸爸妈妈的人格特质。
爸爸妈妈的教养方法。现在,在对爸爸妈妈教养方法进行分类时,常将爸爸妈妈教养方法分为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过分娇纵型四类。
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学校与社会环境。学校是除家庭以外非常重要的教存环境了,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的要紧时期,校园环境中的很多原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要紧影响,如校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重压事件。力的英文一词是stress,也被译为应激”,是指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励产生于重压源,从来源来看,重压源或称应激源可以分为躯体性重压源心理性重压源、社会性重压源和文化性重压源;从施加影响的方法来看,重压源可以分为急性重压源和慢性重压源。
心理原因:
人格特点。人格是在个体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用途而形成的,是|定倾向性、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个体的人格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心理冲突。对心理冲突的分类最容易见到的是按冲突的形式分,结果如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防御机制与应付方法。|般来讲容易见到的防御机制主要有:退缩、不承认、理想化、投射、退行、躯体化、压抑、情感隔离、反向形成、合理化、升华、幽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