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4)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
1、知觉的定义与过程
1、知觉:目前的客观事物直接用途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每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了解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用途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之所以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是由于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没感觉就没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知觉与思维的关系:知觉要获得肯定的意义,需要依赖思维的力量。
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eB99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置,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肯定的意义。
4、知觉的过程:察看、选择、组织、讲解、反应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原因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原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
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如下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动机兴趣和喜好个性特点过去经验常识结构
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1、社会知觉的定义与分类
1、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2、社会知觉的分类
对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2、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
2、晕轮效应。
3、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
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剖析
1、归因的定义及其内容
归因:指大家对别人或我们的所作所为进行剖析,讲解和推断其缘由的过程
归因的内容:
1、心理活动的归因2、行为的归因3、对大家将来行为的预测
2、归因的模式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85年提出来的。
1、海德的两归因模式:情境归因和个人倾向归因。
海德是基于人类一直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而提出归因模式的,是从和来建构他的归因模式的。
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知觉者本人的特征,知觉对象的特征,知觉者与知觉对象絜F8